找到相关内容383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观心诵经法

    和合出?观此四众:为是实有?为从想生?四众非有,无我能引。是名空虽无所诵之经,而有经卷、纸墨、文字;虽无能诵之人,而有我身为四众宣说:虽非内外,不离内外;虽非经卷,不离经卷;虽非身口,不出身口。从始至终...

    智凯

    |后悔|忏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8/0338155160.html
  • 不劳而获

    ,对哥哥说:“诚如你自己所说,不播种就没有果实。过去不播善因的种子,今天哪会有什么善果?你现在辛辛苦苦,断食来供养我,这样是自寻苦恼,只会来麻烦我。若想得到财宝、妻子和眷属,身口方面当求清净,更要努力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7/09/17364816522.html
  • 问:莲花在佛经中有何譬喻?

    譬如莲花虽然只是一点微滴之水也不会停留在花上。 3.戒香充满:菩萨修行,坚持一切戒律而无毁犯,由于持戒能灭除身口之恶,如同香能除去粪秽的臭气,譬如莲花妙香广布,远近皆闻。 4.个体清净:菩萨虽然处于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40577590.html
  • 妙莲法师:如何做到精进至诚除昏散?

    当知前人曾言:“一句弥陀法中王,杂乱纷飞也无妨;万里浮云遮天日,人间处处有余光。”只要能抱定至诚心,蓦直念去,保住身口不造恶,虽散心持名,亦能得生,此既是净土法门“...

    妙莲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06573985708.html
  • 破山在三教寺

    寓石柱闻贼退有感   抱病妖氛苦,人心尚未宁。拟图身口计,窜落水云贫。   瓢笠难支日,亲朋易到门。业将听两耳,分听凯歌声。   访万寿山寺题睡和尚   老僧来到无人陪,幸有当门杨柳垂。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75989736.html
  • 当家作主的心--受持五戒

    心意识与身口言行的失调,往往是我们这念心作不了主的结果。  持净戒 开善法之门  心若能作主,不仅身心能够调和,更是进一步开创成功事业与圆满人生的资粮。古往今来不论是东方、西洋,或是任何领域有所成就的人,往往都能恰如其分地控制自己的身口言行,如孔子说:“克己复礼为仁……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”再如富兰克林说明其自幼起毕生奉行的守则,包括“节制饮食”、“俭朴”、“诚挚”、“正直”等...

    见斐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3446500.html
  • 佛学理论生活化

    观,从而成就“广普阿世耶”以及把自他众生作平等观的“大我阿世耶”,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是故菩提不离世间、不离众生。  又学佛之人应以大智为体,以大悲为用;在心内是自在解脱的圣者,在身口是大雄无畏的英雄。这就叫“内圣外雄”心内观空遣相,一法不立,这是不舍真谛的表现;而在身口是当言而言,言得如理,当行而行,行得合度,这是不舍俗谛的表现,三业结合,这就叫“内真外俗”,《华严经》称为“权实双行道”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13384111.html
  • ‘大智度论’中的十善道

    七善业,如果有意的三恶业(贪、嗔、邪见)的话,就能起身三口四等七种恶业,所以意念才是身口业的原动力,必须有善的意念,才能不起杀、盗、淫、妄等身口恶行,所以说三种意的善业是身口七种善业的守护者。又如果菩萨只是身口不犯,但意念不清净的话,也不能算是戒行清净。换言之,仅是身口清净的话,顶多只能称为“戒”(尸罗),但不能称为“尸罗波罗蜜”;如要具足“尸罗波罗蜜”的话,必须意业清净才行。   有关“意念的...

    释厚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5545847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中的十善道

    起杀、盗、淫、妄等身口恶行,所以说三种意的善业是身口七种善业的守护者。又如果菩萨只是身口不犯,但意念不清净的话,也不能算是戒行清净。换言之,仅是身口清净的话,顶多只能称为“戒”(尸罗),但不能称为“...以“意”为戒的主体,而仅以身口七善道为戒。如《十住毗婆沙论》卷十六云:  “声闻乘中说:身口业名为尸罗。”(大正26.110c)  《大智度论》卷三十九云:  “声闻人以身口不善业名为粗,意不善业名为...

    释厚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251776.html
  • 您知道寺院僧人规约吗?(下)

    内彰无私隐,外显有瑕疵,身口托于他人,故曰自恣。   经行——西域地湿,叠砖为道,于中往来,如布之经,故名经行。据《三千威仪经》说,有五处可经行:一闲处,二户前,三讲堂前,四塔下,五阁下。   ...表情见意,屈节卑体以示尊事。俗家两拜,是法于阴阳;佛家三拜以表三业归敬。据《智论》说,内式礼拜,大约身口二业;佛法以心为本,以身口为末,故以三拜为礼数。   斋会礼拜——大众聚集斋会之次,合掌即是...

    果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42083480.html